拉卜楞寺(甘肃夏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其他五个分别是塔尔寺(青海西宁)、哲蚌寺(拉萨)、色拉寺(拉萨)、甘丹寺(拉萨)、扎什伦布寺(日喀则)。讲到甘南和青海藏区的寺庙,就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七世纪前后,佛教从印度、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经过三百多年孕育发展,逐步与当地环境、历史、习俗和文化相融合,并在与西藏本地土生土长的苯教(黑教)的宗教斗争取得胜利,公元十世纪起藏传佛教逐渐成为中国藏族人普遍信仰的宗教。 藏传佛教主要有五个教派,按创立的时间顺序分别是宁玛派(红教)、噶当派、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和格鲁派(黄教)。起源于噶当派,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最后统一各地,成为主流派别,由于该派僧人戴黄色鸡冠状僧帽,又称黄教。宗喀巴收的一世D a Lai喇嘛和一世班禅喇嘛,是他的上首弟子。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后,Da Lai和班禅以宗喀巴名义转生,后成为西藏的宗教首领,这就是黄教创立的Da Lai、班禅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体系。
具称拉卜楞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寺院,虽然这个“最”字尚待考证,但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格确实使这个藏传佛教圣地享誉海内外,成了西藏拉萨以外最大的藏传佛教圣地,也是甘、青、川地区藏族的宗教文化中心,被称为“西藏第二”。1998 年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密宗灌顶就是由拉卜楞寺下续部法台江洋嘉措主持进行的(江洋嘉措曾获藏传佛教最高的“格西”学位),可见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拉卜楞寺尤以闻思、续部下、时轮、医药、喜金刚、续部上六大学院著称,成为藏传佛教高僧的培养基 地,是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
我们参观寺院中的一座座学院时,边上的喇嘛告诉我们,只有象他们学院地位这样高的学院,才可以拿各种织绣的毯子包裹学院的柱子。那些毯子多是信徒敬献的,织法细密图案精美。学院经堂很大,但粗大的柱子,各种垂挂的装饰、堆绣、佛像和供奉遮挡了大部分光线和 视线,加之本来就没有很多采光,盏盏闪烁的酥油灯似乎勉力支撑着整个经堂,佛像在一个个角落里泛着暗暗的金色的光,慈悲地看着所有路过的、打坐的人,经院显得神秘、庄严而肃穆。看到过天主教堂或基督教堂的人也知道,进了教堂,有限的光线透过彩色幽暗的玻璃 照射进来,给人迷幻的感觉,高高的弓顶又仿若天际,不多时,就能让人忘记自己乃从外面那个纷繁的尘世中而来。宗教通过它们各自的建筑,吸引着各自的信徒皈依到它脚下。
从经院出来,我们去看了拉卜楞寺的酥油花。01年在塔尔寺时,僧人给我们讲了酥油花的由来。当年,僧人为了在冬天也能向佛献花,开创了用酥油制作花朵的先例,此后,寺里的艺僧们不断发展酥油花工艺,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酥油花大型作品,作品通常要数个艺僧花 一个冬天的时间完成。由于酥油遇热即化,故艺僧必须先把双手用冰搓到冻得没有知觉,然后开始用手指、指甲或一些雕刻工具捏塑酥油,手一旦热了,须得立即再浸到手边的冰水盆中降温,因此,几乎每幅作品完成,都有艺僧因此冻伤手指,不少艺僧甚至成为残疾。也因 为这个原因,现在愿意做酥油花的僧人越来越少,酥油花的工艺受到影响,前景堪忧。这次在拉卜楞寺又看到做工依然精湛的酥油花作品,心里其实很矛盾,东西那样漂亮,是为了一种精神寄托,但若因此把手冻残,代价何其惨重呀,我宁可这酥油花工艺失传换取艺僧们有 一双健康的手,当然他们也许宁可手冻残也要换取心灵的寄托。宗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带给信仰它的人们心灵的平静和安慰的同时,一定要剥夺他们生命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回报么?
图:酥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