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yueyuexiong.ycool.com/一姑娘问我:看《南京!南京》不?
我说:“坚决不看!”
她自己去看了,看完《南京!南京》后总结:“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被边上大人笑:竟然看完感觉不是“反对战争”“日本人好可恶”,可见此电影……
我说不愿意看《南京!南京!》我妈说:“你不肯了解历史。不肯了解历史真相。”
切!!历史真相难道是电影拍出来的?
我中学时候就看到图书馆里有本日本侵华残酷图录,翻看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 我比较脆弱,不能承受过于残酷和变态的画面。每次图书馆经过那个放这书的角落,都觉得阴气逼人寒。 但这并不影响我爱国和反战,以及了解战争的可怕人性的泯灭。
《四世同堂》是我小时候极爱的一部小说,对日本人的描述也很人性,结尾那个日本老太比如今动不动就让日本兵自杀深刻得多。
关于在敌人面前开枪打死女同胞,当年在《一个和八个》里就有,造成很大争议。现在《南京!南京!》的种种,立意没有任何创新。
《海角七号》火了,范逸臣说票房要达到亿元就裸奔!
可是,为何《南京!南京》票房过了亿元,制片、导演、投资人要集体裸奔?
有人看到《南京!南京》剧组上节目,“丫们这么欢畅,是来宣传一部青春偶像剧吗?”
一群群的人,都是单位组织去看《南京!南京!》,打着爱国抗战的主旋律名义来拍变态商业片。
单位组织,集体受虐,最可怜的是孩子,希望学校不要组织孩子们写啥观后感,更不要对观后感打分。
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中国拍得少么?绝对比外国人拍索多玛城更积极。
翟乃社拍过《屠城血证》,吴子牛请秦汉拍过《南京大屠杀》……秦汉爹是国民党将军,南京……
中国人为何那么热衷拍南京大屠杀?
惨绝人寰,兽性轮奸。
日本人拍的吃屎的dv,就是有男人好奇爱找来看,满足的是变态狂虐。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来看这部令人作呕郁闷的电影,政府这是何居心?难道还觉得全国人民心理太阳光了么?北川干部的危险四类人标准大家看到没?
你们可以选择裸奔。
我可以选择不看。
豪迈:制片、导演、投资人要集体裸奔
“韩三平要裸奔?!”饭还没有开始吃,陆川就爆了这样一个料。原来,韩三平对于《南京!南京!》非常看好,他在影片上映前曾放出豪言:“票房过了一亿元,我就去黄浦江裸奔。”而且从北京飞上海的机票钱由陆川出。目前《南京!南京!》首日票房就是900万元,前日又是1400万,照这个速度下去,韩总离裸奔的日子为时不远了。
当然,如果票房上了1.5亿,陆川也得跟着韩三平去车墩裸奔。那如果票房上了2亿,影片的另一投资方—江苏广电总台的台长周莉也要去裸奔。说起这事的时候,陆川笑得合不拢嘴。记者问,如果票房过了2.5亿,演员是不是也得参与裸奔呢?秦岚赶紧摆手:“我们演员没有参加这个赌局!”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南京!南京!》的票房达到1.5亿元人民币并非难事,难道陆川就真的要去裸奔不成,结果他自有打算:“韩总都敢,我怎么不敢?不过呢,我如果真去裸奔,肯定得套一个刘德华在《大块头有大智慧》里的那种模型,哈哈哈!”
台前哭得泣不成声,台后笑得合不拢嘴.....
以下是在娜斯blog上看到的re文:
陆川那凯歌大帝般的野心啊……
他拍这电影的创意就是从《拉贝日记》主创人员那里偷来的——人家筹备好久,来中国想找个导演合作,找到陆川,给他大量资料,陆川看完了,起了歹心,自己出来拉大旗,完了还抢在人家之前两周上映。看过的都知道,形式也是套人家的,以拉贝的日记作为时间轴,最后好意思署名“编剧:陆川”。(详情见陆川上《鲁豫有约》,陆川没提人《拉贝日记》的名字,不知道是因为不大好意思,还是怕顺道给人家宣传了。不过《拉贝日记》在北京首映,发行方的王中磊可没少寸他,不知各位留意过没。)
拍南京大屠杀这题材——他不配!因为能力太差,没手驾驭。
这片子比《屠城血证》和《南京1937》优在哪里?他所谓的思考和突破就结尾让一个日本兵自杀吗?那日本兵自杀的逻辑在哪里?这不在他考虑之列。陆川说了,结尾这么搞是为了去“影响欧洲”(见本片杭州首映会后当地媒体采访稿)。。
我真!陆川,您是宇宙大帝。
陆川率众去《鲁豫有约》——真把我震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丫们这么欢畅,是来宣传一部青春偶像剧吗?
活活把老子逼成愤青啊!
陆川鲁豫,你俩应该结婚。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中国电影还不搞电影分级实在是太操蛋的一件事儿了,因为在我去看的那场,我看到好几个家长领着不到十岁的小孩儿进场看这部电影。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就会知道,本片中有裸尸、悬吊的人头以及强奸的画面,这样一部电影,根本就不适合小孩儿去看(我身边的一个家长在出现特别暴力的画面的时候蒙住了他的小孩儿的眼睛,结果那个小孩儿很大声地说你干吗儿不让我看啊)。
该片可以当作一个抽象艺术作品,不过它以大粪的形式表现了抽象艺术的味道。
他很欣喜的看到了自己的票房,这就象苍蝇嚼到了屎的味道
……
在水平上跟陈凯歌有一拼,不过陈对艺术有追求,不在深刻的历史事件上去挖掘大粪。
《南京》一片没给我任何我想了解的东西,只提供了一些廉价的所谓人道主义。
我也不相信《南京》会受到电影节之类的青睐。艺术水准没到,而面面俱到更是有个性的艺术家最忌讳的事情。当然,在中国的广电总局,日本人,国际影展,国内市场间玩平衡,也许就得这样。也可以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
另外还有一个小发现,那就是最近在中国的“大片儿”里先后出现了那种因为“良心发现”而自杀的日本小军官(《梅兰芳》里有一个,本片里也有一个),这是不是另一种意淫呢?这种脸谱化形象和以往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小军官的脸谱化形象区别很大吗?
恰恰还都是政府欣赏的献礼片。